随着国内安装市场的进一步打开,2013年中国将首度超过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装机国,中国的客户对于光伏系统,特别是屋顶系统的长期可靠性和防火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。
CEI:按照政府部门的部署,很快国内光伏市场将打开,英利如何迎接这次机会?英利的产业调整会集中在哪些方面呢?苗连生:各家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应对策略。英利制定了334的战略,即未来英利光伏产品的市场分布将是30%地面、30%屋顶、40%分散式和独立式。
我们早就提出生产的产品是让老百姓用得起的绿色太阳能电力,是要走进千家万户的,所以更得在广告、品牌建立上下工夫。其实从开始的时候,我背着电池板上门给人推销产品,就是要告诉人们老爷儿(保定方言,太阳的意思)能发电。在内部315活动上,我要求从管理层到员工都要强化责任心,转变观念意识,对质量问题重视起来。就效果而言,1999年英利承担的是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,现在英利一天的产能就是6兆瓦,从中就可看出行业的发展有多快。现在西班牙分公司的一站式服务已经开始运营了。
在市场方面,英利加强了对新市场的开拓,最近两三年,英利这方面的工作没停止过,日本目前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增长旺盛,同时墨西哥、东欧、东南亚都是英利准备重点开拓的区域,另外英利也在寻找国内需求。虽然已经离开部队十几年,但苗连生的军人情结似乎并没有减少。而今,欧盟双反初裁落地,谈判还在继续,国内市场行情姗姗来迟。
这给了我们很大鼓舞,也坚定了英利加快转型升级,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性的决心和信心。过去这一年在应对欧美光伏双反发布会等活动里,英利都在挑头张罗,很多事都是我们率先做,这就是对产业负责,为整个行业发出声音。行业低迷不是突发事件,就像刚才说的,这不是坏事,我们应该冷静下来,想想哪儿还有管理上的老鼠洞,能堵住就堵。现在业界也有共识,太阳能最终解决方案中的分布式产品是要走进千家万户的,任何家庭买这一套两三万元的设备都是一项大的开支,都会选择一下,看看这品牌是否知名、质量是否可靠。
第二个是财务费用,属于不可控的,行业发展好的时候,融资成本低,利息也低,现在融资成本高,还增加了抵押担保等手续。走地面主要是为了走量,它的缺点是回款慢、利润低;走屋顶则更为清洁高效;分散式独立系统实为一家一系统,是未来的方向
他表示,对美韩、欧盟多晶硅的双反立案至今费尽周折,原计划于2013年2月20日初裁,虽然裁定调查工作已经完成,但何时出台,仍无法预计。硅业分会上述人士指出,对多晶硅行业来说,目前最期待的利好预期有两方面:一是有效阻止国外倾销,获得喘息的机会;二是加快促进国内市场应用,解决市场结构失衡问题。研报披露,已投产多晶硅企业43家,其中仅剩6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。加之市场需求短期内无明显改善,银行信贷避之不及,国内多晶硅行业或面临全军覆没的风险。
长期停产的多晶硅企业,生产系统容易锈蚀,恢复生产的技术和资金难度大大增加,生产系统甚至有报废的危险。老的贷款不紧着追债就算好了,新的信贷没有指望,多晶硅是资本密集行业,没有银行的支持寸步难行。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企业上半年没有供应量。事实上,这种风险正在日益加大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国内2.8万吨的产量中,保利协鑫下属的苏中能一家产量就超2.2万吨,占国内总产量78.6%。尽管持续近两年的光伏行业危机在上半年出现回暖迹象,但处于危机重灾区的多晶硅环节仍命悬一线。
此外,国家出台了很多支持光伏应用的政策,但落实艰难,严重影响企业投资回报周期,大大削弱了政策促进的效果。如果考虑已经关停的企业,国内整个产业的产能利用率不足30%。
上述人士表示,现在银行对多晶硅企业避之不及。一旦这四家企业支撑不住,我国多晶硅行业将不保。复产希望渺茫根据硅业分会研报,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为2.8万吨,同比下滑23.6%。多晶硅双反裁决如迟迟不能出台,则国内多晶硅企业很难获得喘息的机会,仅剩的几家企业亏损维持生产也支撑不了多久。硅业分会预计,下半年多晶硅价格仍将维持低位运行,且低于企业的成本水平。即便价格回升到某些企业的成本之上,经过长期停产之后的企业缺乏流动资金的情况下也难以恢复。
上述人士表示,如果下半年无明确利好政策出台,这些企业复产希望依然渺茫。对外多晶硅双反反制措施如不出台,占据国内市场份额近8成的进口多晶硅仍将以低价进一步冲击国内市场。
他进一步表示,今年上半年,国外多晶硅占中国市场份额已高达75%,且外商靠低价倾销进一步扩大在华市场份额的趋势愈演愈烈。国内多晶硅企业涉及行业投资超过1000亿元,就业人员近3万人,如果行业垮了,直接经济损失和带来的社会问题巨大。
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研报披露,目前国内43家多晶硅企业中仅剩4家勉强维持开工,且这4家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已降至不到30%,国内多晶硅价格上半年也继续呈下跌态势。行业命悬一线硅业分会研报表示,目前仅有四家最有竞争力的企业尚在低负荷维持生产,但已连续一年以上大额亏损经营,这种情况难以持续。
上半年多晶硅现货价格基本维持在13万元/吨的水平,同比下降4.2%,延续去年以来的跌势。硅业分会相关人士指出,由于受我国拟对欧美韩三国多晶硅双反利好预期影响,不少企业原计划开工生产,但因双反预期一再推迟,严重打击了各企业的信心,开工计划就此搁浅加之市场需求短期内无明显改善,银行信贷避之不及,国内多晶硅行业或面临全军覆没的风险。他进一步表示,今年上半年,国外多晶硅占中国市场份额已高达75%,且外商靠低价倾销进一步扩大在华市场份额的趋势愈演愈烈。
国内多晶硅企业涉及行业投资超过1000亿元,就业人员近3万人,如果行业垮了,直接经济损失和带来的社会问题巨大。多晶硅双反裁决如迟迟不能出台,则国内多晶硅企业很难获得喘息的机会,仅剩的几家企业亏损维持生产也支撑不了多久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国内2.8万吨的产量中,保利协鑫下属的苏中能一家产量就超2.2万吨,占国内总产量78.6%。即便价格回升到某些企业的成本之上,经过长期停产之后的企业缺乏流动资金的情况下也难以恢复。
事实上,这种风险正在日益加大。上述人士表示,如果下半年无明确利好政策出台,这些企业复产希望依然渺茫。
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企业上半年没有供应量。硅业分会相关人士指出,由于受我国拟对欧美韩三国多晶硅双反利好预期影响,不少企业原计划开工生产,但因双反预期一再推迟,严重打击了各企业的信心,开工计划就此搁浅。他表示,对美韩、欧盟多晶硅的双反立案至今费尽周折,原计划于2013年2月20日初裁,虽然裁定调查工作已经完成,但何时出台,仍无法预计。上半年多晶硅现货价格基本维持在13万元/吨的水平,同比下降4.2%,延续去年以来的跌势。
如果考虑已经关停的企业,国内整个产业的产能利用率不足30%。复产希望渺茫根据硅业分会研报,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为2.8万吨,同比下滑23.6%。
硅业分会预计,下半年多晶硅价格仍将维持低位运行,且低于企业的成本水平。尽管持续近两年的光伏行业危机在上半年出现回暖迹象,但处于危机重灾区的多晶硅环节仍命悬一线。
行业命悬一线硅业分会研报表示,目前仅有四家最有竞争力的企业尚在低负荷维持生产,但已连续一年以上大额亏损经营,这种情况难以持续。硅业分会上述人士指出,对多晶硅行业来说,目前最期待的利好预期有两方面:一是有效阻止国外倾销,获得喘息的机会;二是加快促进国内市场应用,解决市场结构失衡问题。
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